【通知公告】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文献中心 >> 调解图书馆 >> 正文《劳动争议调解案..

《劳动争议调解案例解析及实务指引》

来源: 作者:北京怀柔区总工会、盈科所 发布时间:2014-6-7 16:27:20
分享到:
《劳动争议调解案例解析及实务指引》
 
 
书   名:《劳动争议调解案例解析及实务指引》

作  者:北京市怀柔区总工会、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编

出 版 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6-01

ISBN:9787509328705
 
 
《劳动争议调解案例解析及实务指引》是一部集合了典型案例分析、调解操作指引、劳动法律知识普及于一体的法律知识科普书,又是一部劳动争议调解专业性的工具书。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步人更全面、更深入的阶段,该书的出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实用价值。
    当前,在各项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劳资双方矛盾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时有发生,有些甚至演变成群体性事件,不仅影响了局部产业经济的运转,更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面对新时期的新特点,如何在维护劳资双方合法利益的基础上,采取便捷、高效的手段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成为我们建设和谐怀柔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目录
第一编 案例解析
劳动关系建立
1.某公司的行为构成乙肝就业歧视吗?
2.录用通知书能随意撤销吗?
3.持他人身份证签订劳动合同,能受劳动法保护吗?
4.劳动者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有效吗?
5.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6.劳动合同能依约定自动延续吗?
7.总公司以分公司名义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就能规避责任吗?
8.没有书面劳动合同,如何确定劳动关系?
9.保险公司与业务人员都属于劳动关系吗?
10.内退职工与新的用人单位建立的是劳务还是劳动关系劳动报酬
11.用人单位永远不能对劳动者调岗降薪吗?
12.计件工资制度下,加班费如何计算?
13.加班事实由谁来举证?
14.劳动者“自愿”加班,用人单位是否还需要支付加班费?
15.劳动者主张的提成工资能拿到吗?
16.劳动者年休假补偿应如何计算?
17.什么是同工同酬?
18.用人单位可否对劳动者随意适用综合工时制?社会保险?
19.职业病未达到伤残等级,劳动者有权享有工伤保险待遇吗?
20.工作期间违规操作受伤,是否属于工伤?
21.劳动者试用期三天就发生工伤事故,用人单位需要承担责任吗?
22.被派遣劳动者工伤赔偿责任由用人单位承担还是用工单位承担?
23.用人单位不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的约定有效吗?劳务派遣
24.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有哪些区别?
25.劳动者在职期间违反竞业限制规定,应否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26.劳动者多次被派遣,经济补偿金能否连续计算?
27.劳务派遣中,用工单位能否随时将劳动者退回用人单位呢?
28.被派遣劳动者是否有权直接向用工单位索要拖欠的工资及加班费?
29.用工单位是否有权直接向劳动者主张竞业限制违约责任呢?劳动关系解除?
30.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就能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吗?
31.劳动者试用期内辞职,是否需向用人单位支付服务期违约金?
32.用人单位发生重大经营事项变更,劳动者不同意调岗,用人单位是否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第二编 劳动争议调解指引
查看全部
精彩书摘
    本案是一起因劳动者提供虚假学历引发的纠纷,该案的争议焦点是徐某提供虚假学历的行为,是否导致其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及解除劳动合同协议无效。
    围绕争议焦点,公司主张,在应聘时,徐某提供了虚假学历,其行为构成了欺诈,公司因其欺诈行为而与其签订的劳动合同以及解除劳动合同的协议理应无效。因此,徐某应返还公司因此而支付的补偿金、工资并赔偿因此给公司造成的损失。
    对于提供了虚假学历的事实,徐某并不否认,但徐某主张,公司看重的是其工作经历和人脉资源,并没有学历要求。且其在单位工作四年以来,其工作成绩也得到了相关领导的肯定,因此其工资也逐年上涨了。
    但是根据徐某在《员工信息登记表》的教育履历栏目中填写的其在复旦大学分别学习信息和国际金融专业且均获得学士文凭等内容,明显与事实不符。学历是公司与徐某建立劳动关系的重要参考,这符合公司用人的常理。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26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以及《劳动法》第18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的规定,可以认定徐某与公司的劳动合同无效。徐某向公司提供了虚假的学历证明,构成欺诈,在此基础上双方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属无效。由于劳动合同的无效,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也为无效合同,徐某理应返还据此收取的补偿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