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实践探索 >> 司法调解 >> 正文四川 努力打造“..

四川 努力打造“升级版”多元解纷机制

来源:《人民法院报》2016年3月14日9版 作者:记者 聂敏宁 通讯员 胡 宇 王 佳 发布时间:2016-3-22 14:08:03
分享到:
一年来,四川法院整合法院内外的解纷力量,优化法院内外的资源配置,在全社会树立了“司法推动、社会参与、多元并举、法治保障”的现代纠纷解决理念,努力推广“眉山经验”,打造多元解纷机制的“升级版”。

依靠党政

主导各方积极推进

眉山是四川最年轻的地级市。2015年,眉山的经济增速居全省第四位,同年的全市民商事案件万人起诉率为万分之55.55,低于全省平均值9.07个万分点。同时,该市信访总量连续6年位于全省最末位。这一切,与“诉非衔接”的“眉山经验”密不可分。

2015年,中央改革办将眉山法院“诉非衔接”经验选为党的十八大以来30个改革成功案例之一。2015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专门在眉山召开现场会,向全国法院作经验推广。

近年来,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先后与省政府法制办、省司法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12个相关部门签订出台“诉非衔接”指导意见。省人大常委会也对“诉非衔接”开展了立法调研。

在多方支持下,“眉山经验”得以在各地落地生根。全省大多数法院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诉非衔接”规范性文件。同时,全省各级法院普遍搭建“诉非衔接”工作平台,积极培育推动建立交通、医疗、保险、物业等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280个。

构建平台

实现纠纷解决相互衔接

特邀调解为人民群众提供了由诉讼转入调解的高效通道。近年来,四川高院重点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专家学者、律师中择优选聘了160名特邀调解员,印发规范性文件并制定法律文书样式,引导这支队伍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的司法需求。

当前,四川逾八成法院已建立特邀调解组织、特邀调解员名册,四分之三以上法院建立了专职调解员队伍,六成法院与商事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等建立相对固定的诉调对接关系。

据统计,近5年来,全省法院委派、委托、邀请调解的民商事案件数量、成功率基本呈现逐年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其中,委派案件自2011年起同比增幅在6%以上,委托案件年均增速更是高达48.79%,成功率均超过50%。

夯实审判

诉非衔接”的完善路径

2015年5月,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科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革新在参观了眉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诉非衔接”工作后深有感触。

刘革新代表谈道:“独具特色的‘眉山经验’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纠纷解决途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是让法官能够集中更多精力应对复杂商事案件,有利于提高审判效率和质量,降低企业诉累;二是调解成功避免了诉讼双方法庭对质,也有利于降低企业诉讼成本;三是诉讼外的纠纷解决强化了法律规则的指引,增强了企业对法律规则的学习和运用,有利于企业依法经营和强化法律风险防范。”

通过“诉非衔接”, 四川法院控制了案件增量,更好地集中精力、时间、审判资源办理审理好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充分展现司法审判水平,树立和维护司法权威,也为非诉纠纷解决提供规则指引和示范样本。

在“立案登记制”实施、行政诉讼法修订带来的新一轮诉讼案件数量激增的背景下,“诉非衔接”的作用发挥仍亟待增强。下一步,四川法院还将从完善立法、发挥诉前引导分流、完善考核评估体系等方面推动“诉非衔接”工作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