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实践探索 >> 司法调解 >> 正文滁州 让多元解纷..

滁州 让多元解纷遍地开花

来源:《人民法院报》2017年6月11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6-13 12:48:58
分享到:
滁州,坐落于皖东江淮之间,地广物博、交通便利、文化多元、创新发展的区位特征,造成了矛盾多元、频率多发、类型多样的社会纠纷特点。

面对2013年以来受理案件数年均增长超过20%的现状,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时度势,超前决策,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缓解案多人少的重要抓手,总结出一套经验,得到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的高度肯定,认为滁州法院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充分发挥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体现出很强的执行力、协调力和落实力,真正做到了改革不等、创新不断、压力不减。

顶层设计 实现体系科学化

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司法推动。滁州中院始终秉持这一原则,主动向市委、市委政法委汇报。2015年,两办联合出台《关于健全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意见》,2016年,市委将民商事案件万人起诉率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年度综合考核,为从全局高度推进多元解纷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滁州中院与市委政法委、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法制办、市司法局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实施意见》及20项配套制度,详细规定了全市法院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原则、平台建设、程序制度、配套保障等,增强了改革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同时,将多元解纷工作写入滁州法院 “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省内一流、全国先进的目标蓝图。

在此基础上,全市各基层法院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积极争取政策、人员、财政等支持,取得了明显效果。

皖东样本 提升平台聚合力

4月11日下午,在南谯区人民法院的诉调对接中心,两名当事人从刚进门时的怒气冲冲,到出门前的握手言和,人民调解员赵家兰始终面带微笑,用法理、人情,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化为玉帛。

滁州法院与行政、行业、仲裁、律师、公证、群团组织等,建立起相对固定的对接关系,开展诉调对接。其中,市中院与市工商联成立非公有制企业商事调解中心,与市妇联、侨联、保险行业协会等成立调解室,与市旅游局、司法局等搭建诉调对接平台。

凤阳县人民法院、琅琊区人民法院成立了旅游法官工作室,南谯法院成立了全省首个公证调解工作室,明光市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基层法庭与调解组织作用,强化司法指导功能。

实施中,各法院在立案大厅设立诉讼分流窗口,加强对当事人的诉讼心理辅导、诉讼常识指导,引导当事人选择诉前调解方式解决纠纷。同时,在全市乡镇、社区设立123个法官工作室,60个巡回办案点,延伸司法服务触角。

强化繁简分流,调解与小额速裁程序相衔接,2016年一审简易程序适用率达到66.8%,速裁程序审结案件2041件。

借力信息化,滁州在全省法院率先开发诉调对接管理系统,对全部诉前调解案件进行集中管理,提升诉前调解质效。

落地有声 确保解纷实效性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滁州中院党组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定向指导、重点推进。

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滁州中院成立了诉调对接中心,配齐配强工作人员,确保事有人抓、有人办。全市8个基层法院均明确“一把手”主抓的思路,做到机构设置一步到位,人员配置科学合理,职能分工落实到人。凤阳法院为诉调对接中心配备8名员额法官,牢牢把好案件源头关。

为推动工作,滁州中院每季度对全市法院案件诉调对接和繁简分流情况进行考核,并将多元化解工作作为诉讼服务中心建设考核的重要指标,年底进行单项表彰。同时,开展专项督查,进行实名通报,跟踪督促整改,确保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贯彻有力、落地有声。

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立了9个诉调对接中心,与70个调解组织建立了诉调对接平台,在册调解员769名。2016年以来,通过多元化解手段,调处各类矛盾纠纷9888件,占全市民商事收案总数的25%,案件调撤率达45.7%,生效裁判服判息诉率达99.5%。2016年,全市法院案访比为168.87∶1,赴省进京访人次同比下降22%。滁州中院、明光法院被省高院授予“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先进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