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实践探索 >> 司法调解 >> 正文提档提速 解忧解纷——北京法院..

提档提速 解忧解纷——北京法院“多元调解+速裁”机制探访

来源:《人民法院报》2018年1月24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2/16 16:31:00
分享到:
上午11点,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速裁庭法官安乐已经开完了这一天的第三个庭。他刚刚回到办公室,驻院人民调解员吕天禄就拿着一本卷宗走进来,“安法官,这个案子有些法律方面的问题我吃不准,需要跟您沟通一下。”

安乐认真翻阅卷宗材料后告诉吕天禄,“这个合同有点问题,您在调解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些问题……”

两天后,根据吕天禄提出的调解方案,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了调解协议。经双方当事人申请,安乐及时出具了司法确认裁定,一起存在瑕疵的借款合同引发的纠纷在自愿、合法的基础上快速化解。

记者在北京法院采访时了解到,像这样速裁法官与人民调解员紧密配合的“多元调解+速裁”工作机制已在北京17家基层法院全面推开。

调解更顺畅 当事人更信服

一名速裁法官与一到两名驻院人民调解员共同组成办案团队,在速裁法官的全程指导下,由人民调解员在立案前对家事、物业供暖、交通事故赔偿、小额借款买卖、相邻关系等纠纷进行先行调解:调解成功的,由速裁法官及时出具司法确认裁定;调解不成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当事人争议不大的案件,速裁法官会根据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确定的无争议事实、固定的证据以及争议焦点进行快速裁判。

有法官给我们做指导,我们调解起来就更加有底气,调解工作更加顺畅,当事人也更加信服,现在申请调解的当事人越来越多了!”吕天禄深有感触地说。
北京法院与司法局建立长效诉调对接机制,引入669名人民调解员,其中常驻法院的就有165名。有了法官的全程指导,再加上经常性的业务培训,人民调解员的业务能力和调解水平不断提升,调解成效也随之显现出来。2017年,17家基层法院人民调解员共接受法院立案前委派纠纷131265件,占法院同期一审民商事新收案总量的29.5%;调解成功44380件,调解成功率达34%。

办案效率提高群众更加满意

“‘多元调解+速裁’机制,解决了过去多元调解与审判两张皮的问题,调解不成但被告到场的案件,调解员也会及时指导当事人填写《送达地址确认书》,避免了诉讼中发生送达不能的情况;调解员对无争议事实的记载和争议点的整理,也为我们快速审理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安乐说。

通州、丰台等法院的速裁法官也有和安乐一样的切身感受,随着人民调解员调解经验的不断成熟,团队合作的优势日益凸显,不仅办案效率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也提高了。2017年,全市法院“多元调解+速裁”机制结案175989件,占同期一审民事结案总量的39%,而上诉率仅为1.8%。

近年来,北京法院案件量逐年持续大幅增长。2015年从上一年度的46万件猛增到60万件,2016年达到65万件,2017年再创新高达到76.9万件,同比增幅18.1%。人案矛盾非常突出。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马强表示:“实践中,我们有深刻体会,诉讼不是解决纠纷的唯一、最佳途径,社会矛盾主要应靠社会力量来化解。‘多元调解+速裁’机制有机整合了多元调解力量和法院审判资源,是北京法院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创新举措。”

培育专业力量建立多元体系

除了人民调解外,北京法院还立足区域特点和社会需求,积极培育扶植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力量,探索律师调解,全方位、立体化的多元调解体系正在形成。

2015年底,北京法院与首都综治办共同指导成立了全国首家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的行业协会——北京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首都特色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行业管理模式。该会会长翟晶敏介绍:“多元调解促进会积极整合了首都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力量,目前已有51家会员单位,调解范围涵盖了包括互联网、证券、保险、医疗美容、物业、房地产等在内的多个领域。”依托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2017年北京法院共委托、委派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及其会员单位承办调解案件11974件,调解成功案件1859件,调解成功率为15.5%。促进会下设退休高级法官服务团,目前共有101名退休法官,在调解法院委托的重大疑难案件的同时,还为会员单位提供法律服务。

杜云峰是朝阳法院133名特邀律师调解员中的一员。作为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律师专业调解试点单位,北京法院正在逐步提高驻院人民调解员中律师的比例,积极探索实习律师参与诉前人民调解工作和律师专业调解工作,让更多像杜云峰一样有志于调解事业的律师参与其中,将律师的专业性、实践性优势转化为化解矛盾纠纷的强大动力。

经过两年的不断推进,北京法院“多元调解+速裁”工作的配套保障机制也日臻健全,与司法局共同出台调解员管理考核规定、调解案件补贴经费得到保障、案件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及在线调解系统相继上线运行,有力推进了这项工作有序、长远发展。

“‘多元调解+速裁’机制一方面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另一方面在诉讼前端快速分流化解大批普通纠纷,使得后端员额法官能够集中精力审理好疑难、复杂、新类型纠纷,最终让司法回归到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地位。”马强说道。

北京法院与司法局建立长效诉调对接机制,引入669名人民调解员,其中常驻法院的就有165名。有了法官的全程指导,再加上经常性的业务培训,人民调解员的业务能力和调解水平不断提升,调解成效也随之显现出来。2017年,17家基层法院人民调解员共接受法院立案前委派纠纷131265件,占法院同期一审民商事新收案总量的29.5%;调解成功44380件,调解成功率达34%。

办案效率提高群众更加满意

“‘多元调解+速裁’机制,解决了过去多元调解与审判两张皮的问题,调解不成但被告到场的案件,调解员也会及时指导当事人填写《送达地址确认书》,避免了诉讼中发生送达不能的情况;调解员对无争议事实的记载和争议点的整理,也为我们快速审理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安乐说。

通州、丰台等法院的速裁法官也有和安乐一样的切身感受,随着人民调解员调解经验的不断成熟,团队合作的优势日益凸显,不仅办案效率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也提高了。2017年,全市法院“多元调解+速裁”机制结案175989件,占同期一审民事结案总量的39%,而上诉率仅为1.8%。

近年来,北京法院案件量逐年持续大幅增长。2015年从上一年度的46万件猛增到60万件,2016年达到65万件,2017年再创新高达到76.9万件,同比增幅18.1%。人案矛盾非常突出。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马强表示:“实践中,我们有深刻体会,诉讼不是解决纠纷的唯一、最佳途径,社会矛盾主要应靠社会力量来化解。‘多元调解+速裁’机制有机整合了多元调解力量和法院审判资源,是北京法院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创新举措。”

培育专业力量建立多元体系

除了人民调解外,北京法院还立足区域特点和社会需求,积极培育扶植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力量,探索律师调解,全方位、立体化的多元调解体系正在形成。

2015年底,北京法院与首都综治办共同指导成立了全国首家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的行业协会——北京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首都特色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行业管理模式。该会会长翟晶敏介绍:“多元调解促进会积极整合了首都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力量,目前已有51家会员单位,调解范围涵盖了包括互联网、证券、保险、医疗美容、物业、房地产等在内的多个领域。”依托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2017年北京法院共委托、委派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及其会员单位承办调解案件11974件,调解成功案件1859件,调解成功率为15.5%。促进会下设退休高级法官服务团,目前共有101名退休法官,在调解法院委托的重大疑难案件的同时,还为会员单位提供法律服务。

杜云峰是朝阳法院133名特邀律师调解员中的一员。作为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律师专业调解试点单位,北京法院正在逐步提高驻院人民调解员中律师的比例,积极探索实习律师参与诉前人民调解工作和律师专业调解工作,让更多像杜云峰一样有志于调解事业的律师参与其中,将律师的专业性、实践性优势转化为化解矛盾纠纷的强大动力。

经过两年的不断推进,北京法院“多元调解+速裁”工作的配套保障机制也日臻健全,与司法局共同出台调解员管理考核规定、调解案件补贴经费得到保障、案件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及在线调解系统相继上线运行,有力推进了这项工作有序、长远发展。

“‘多元调解+速裁’机制一方面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另一方面在诉讼前端快速分流化解大批普通纠纷,使得后端员额法官能够集中精力审理好疑难、复杂、新类型纠纷,最终让司法回归到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地位。”马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