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法院的智慧化路径
来源:《人民法院报》2018年3月4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3/18 17:55:52
面对诉讼案件的逐年增加,仅有24名员额法官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万秀区人民法院,如何让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审判,提升审判质效?万秀法院积极探索“智慧法院”内核建设,将信息技术与审判工作深度融合,打造“法院-基层”对接互通的“网络法庭”,不仅开辟了诉讼便民、利民新途径,也为建设“智慧法院”提供了“万秀样本”。
足不出户办理诉讼事务
“原、被告是否同意本院通过网络法庭的形式,对原告区某诉被告江某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一案进行调解?”
“我同意。”
“我也同意。”
“据我了解,他根本就没有请护工,我认为,原告将护理费计算在赔偿金额里面,没有依据。”
“我虽然没有请护工,但是我住院期间,都是亲戚照顾,耽误了他们工作,我觉得应该支付他们护理费。”
……
“刚才,原、被告对护理费问题达成了共识,我院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制作了调解笔录,请双方当事人核对。”
这是万秀法院“网络法庭”组织案件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的画面,但环顾法庭,被告不见踪影,但法庭的屏幕上实时传输着原、被告参与庭审的视频画面,法庭内还不时发出被告的声音。
原来,江某和区某因为一起交通事故引发了赔偿纠纷,江某因家庭经济困难,只赔付了一部分医疗费。而其在保险公司投保交强险的赔付,则需要走繁杂的申请流程。为了解决医疗费用问题,区某不得不诉至法院。
由于江某出差在外地,为了尽快达成调解,承办法官利用“网络法庭”进行了网上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了和解。
“‘网络法庭’的出现,让更多像江某这样身在外地或行动不便的当事人,有了更加便捷的解决诉讼纠纷的途径,他们只需要到就近的远程视频固定对接点,或通过手机APP终端,就可以参与诉讼事务。”诉讼服务中心主任梁木水介绍说,“网络法庭”不是简单的视频连线,所有的诉讼材料在处理矛盾纠纷和庭审过程中,都会即时上传到“网络法庭”的微庭审平台,方便当事人随时查看,整个调解、开庭过程录音录像,庭审笔录实行网上电子签章,确保程序合法。调解或庭审结束后,整个庭审过程将被下载、刻录光盘存档,形成完整的案件卷宗。所达成的调解协议,经法院确认后具有法律效力。
据悉,到目前为止,该院通过“网络法庭”调解成功的案子,无一被推翻或受到质疑。
为了提高调解成功率,“网络法庭”还会根据案情及审判需要,邀请进驻诉讼服务中心的人民调解员、律师等,来到“网络法庭”,并邀请诉讼联络员、司法调解员等第三方力量,来到各固定视频对接点,配合调解工作,促成当事人达成和解。
借助“网络法庭”和第三方力量,一大批矛盾纠纷在诉前得到了化解,一些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也通过调解得到了解决。2017年,万秀法院受理各类案件4119件,同比下降15.84%,办结3771件,结案率91.57%,同比上升2.17%。
家门口的法治课堂
“法官您好,我在二十年前借钱给别人,别人一直没有还,还可以起诉吗?”“我父母过世了,留下一套房子,如何办理遗产继承?”……
“请问您借钱给别人的时候,有没有书面的借条?”……
视频那边,是群众急切的询问;视频这边,是法官耐心地一一解答。这是万秀法院利用“网络法庭”开展远程视频法律咨询的一幕。
“日常生活中,一些居民会遇到邻里、婚姻家庭、借贷等纠纷,假如处理不当,容易导致矛盾愈演愈烈。法官根据社区预约,通过‘网络法庭’与社区视频对接,为群众提供咨询、开展法治宣讲,让居民更懂法,理性处理问题,减少矛盾。”东正社区党支部书记胡桂凤说。
万秀区是梧州市中心的老城区,近年来,棚户区改造等因素引发的矛盾纠纷不断涌入法院,促使万秀法院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法庭”,将更多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一台电脑、一个话筒、一根网线、一个摄像头、一个喇叭,就将基层和法院连接起来,这些硬件设施很多社区都有,稍微改造就能投入使用,这为我们利用‘网络法庭’开展工作,奠定了物质基础。”“网络法庭”庭长覃青青说,利用“网络法庭”可以同时视频连线多个社区,实现“讲课一次,教育一片”的效果,极大地提高了宣传效率。
近日,覃青青正在马不停蹄地对接辖区内的学校,虽然法治宣传进校园是万秀法院每年的常规动作,但今年覃青青想利用学校的投影仪或大屏幕,通过与“网络法庭”视频连线的方式,开展线上法治宣传教育。
“希望推动‘网络法庭’走进更多的校园,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法治宣传教育。”覃青青充满信心。
助力社区矫正上新台阶
“你在社区矫正期间,是否参与司法局组织的学习和劳动?”“每个月的8号和18号,我都会去司法局参加学习和劳动。”
“网络法庭”内,只有刑事审判庭副庭长蒙宁和书记员小赵两人。背景墙上的电视屏幕里,社区矫正人员张某正在向蒙宁汇报矫正期间的情况。
“通过与设在司法所的远程视频固定对接点视频连线,与城区司法局和乡镇(街道)司法所的工作人员以及社区矫正对象视频谈话,能够详细了解社区矫正人员的生活、学习、劳动、工作和思想等各方面表现情况,有针对性地释明相关法律问题,矫正他们的违法犯罪心理,提高社区矫正对象的服刑意识和法治意识,进一步强化社区矫正人员的教育转化。”蒙宁说。
这让蒙宁对利用信息技术助力刑事审判工作,有了更为大胆的设想。她希望依托“网络法庭”,建立“法官、辩护在‘网络法庭’内,公诉人在检察院远程视频室,被告人在看守所远程视频室”的多方远程视频庭审模式,促使简单刑事案件得到快速审理,缓解法院押解警力不足、存在风险的现实问题。
建设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网络法庭”取得的初步成效,得到了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黄克等领导的充分肯定,也引起了政法委和城区党委的注意。
广西自治区综治考评暨信访维稳督查组来万秀法院实地考察时,称赞“网络法庭”是社会综合治理的创新举措。
梧州市政法委将“网络法庭”作为全市综治工作亮点,以宣传片的方式,在全区综治工作会议上作了推介。
“要发挥‘互联网+诉讼服务’优势,将‘网络法庭’与社会综治网格化管理和美好社区内涵建设相结合,加快远程视频固定对接点的创建,实现司法服务群众零距离。”万秀区委书记蓝盛新表示。
在万秀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万秀法院积极对接辖区内的三镇七街、司法所、社区和行业协会。经过不懈努力,远程视频固定对接点由原来的13个增加到21个,服务功能也从原来的庭审,拓展至调解、司法确认、判后释疑、信访化解、法律咨询、社区矫正等工作。
作为全区首创,“网络法庭”已成为万秀法院一张靓丽的诉讼服务名片,吸引了全国众多基层法院前来考察取经。
为了最大化地发挥“网络法庭”的作用,进一步规范“网络法庭”的运行,万秀法院组织各审判庭室的业务骨干,对“网络法庭”的适用范围、工作流程等进行研讨,并制定了《关于网络法庭使用的操作规程(试行)》。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网络法庭’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建设之路仍然任重道远,我们将继续探索,用司法改革红利,为审判工作释放新动力。”万秀法院院长黎家伟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