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智慧法院”智在哪里
来源:《人民法院报》2018年2月27日
作者:徐全盛 肖 波
发布时间:2018/3/3 16:47:50
1月18日,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布:深圳法院鹰眼执行综合应用平台在深圳两级法院正式上线运行。鹰眼执行综合应用平台,是对鹰眼查控网和执行速控、极光集约“一网两平台”的深度融合和优化升级。“智慧法院”已经展露雏形。
内外“诉累”倒逼司法诉讼提质提效
作为裁量公正的司法机构,法院有其独有的工作特性,必要的诉讼程序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同时,也会带来频繁跑法院、提交材料等繁琐流程,“诉累”是不少群众的直接感受。
相对于市民群众的“诉累”,法院从业者的“诉累”同样不轻松。公开资料显示,立案登记制改革实施以来近两年,全国法院登记立案数量超过3100万件,当场立案率超过95%,“有诉不理、拖延立案”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随着立案数量猛增,“案多人少”矛盾凸显,对深圳而言,这个矛盾更为突出。
1月18日,深圳中院院长万国营向两会报告工作。报告指出,去年深圳法院收结案数量全省第一,全年受理各类案件448842件,同比多收10.8万件,上升31.7%;办结376913件,同比多结9.9万件,上升35.8%,占全省21.5%;法官人均结案408件,同比多结125件,收、结案总量和法官人均结案数量均位居全省第一。市中院受理案件54212件,办结43957件,均位居全国中级法院第一。
这意味着,一名法官平均一天要结案1件还多,何况实际上办结一宗案件,包含着立案、开庭、写判决书等诸多流程,工作量庞大且杂。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提升法官办案的质效,化解“案多人少”的矛盾,是一个摆在法院面前的迫切命题。
信息化建设仍有五大“痛点”
实际上,近些年来,在推进信息化建设方面,深圳法院也取得了不小进展。此前在全国率先建成的涉案财产网络查控的司法协同平台——鹰眼查控网,用“黑科技”来治理“老赖”,就赢得了不少关注。在鹰眼查控网的帮助下,从发现被执行人西宁市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持有市值达9000余万元巨额股票到成功控制,深圳中院的执行法官在电脑前仅用了8个小时。
鹰眼查控网通过与包括公安、工商、地税等几十家单位联网联动,可以对多达28项的被执行人财产进行查控,涵盖了银行存款、工商登记、车辆、房产、股票、理财产品等多种财产形式,这本身也是利用网络技术手段解决司法执行问题的一个典型案例。而更早前,宝安区人民法院推出的“24小时自助法院”,以及市中院的全国首个破产信息公开平台,都是利用技术手段提升诉讼质效的举措。
去年4月,根据最高法院相关文件指导,深圳中院以围绕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建设为目标,出台了《深圳智慧法院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中提到,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和科技新成果,加快建设智慧法院。《规划》中也提到,深圳法院的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为五大“痛点”:法院办案系统与法官办案需求不匹配;法官办案需求与法院管理需求不匹配;技术支持与法院管理需求不匹配;司法服务与人民群众司法需求不匹配;产品运维与产品开发不匹配。
如今,智慧法院在深圳已展露雏形:从市中院到区级法院,从全流程网上办案系统到类案及行政诉讼信息化平台,从案件的审理,拓展至结案后的执行,深圳法院系统皆有可圈可点的优秀表现。
从电子卷宗到法律服务机器人,“智慧法院”展露雏形
首推电子卷宗系统,主攻法官“诉累”。2017年4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法院为广东省“智慧法院”试点单位。同年10月12日,深圳中院和盐田法院共同举行深圳法院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系统盐田上线启动仪式。
顾名思义,电子卷宗系统主攻法官“诉累”。该系统是以“法官需求”主导来确定的开发需求。记者获悉,在研发该系统时,深圳中院与盐田法院也根据法官等一线办案人员的需求来确定电子卷宗系统建设的具体内容,该系统也着重解决一线办案人员在实际应用中的难点痛点,研发时也曾广泛征求一线办案人员意见,共总结出14个流程节点60余项具体需求。
电子卷宗的运行模式,在当事人提交材料时,会生成一个身份“ID”,通过扫描将转换成PDF文件,自动进入电子卷宗系统,法官可以在该系统实现从立案到送达、排期开庭、法官阅卷、文书撰写以及结案归档、移送执行和案件上诉等主要审判执行业务全网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还可以实现“一键送达”功能,法官在系统中即可通过微信或是EMS送达法律文书,同时,庭审笔录等材料也会进入电子卷宗系统,从而实现“程序性文书100%生成,简单案件裁判文书自动生成,复杂案件裁判文书辅助撰写”功能。另外,随着以电子卷宗为基础的系统不断完善,当事人也可依托互联网办理材料转接、网上阅卷、签收部分法律文书等业务,归档后的电子诉讼档案,当事人可以申请在线浏览查阅,也可下载。
开发“巨鲸智平台”,金融类案全流程在线办理。除了电子卷宗系统,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则是“巨鲸智平台”。深圳作为全国领先的金融中心城市,福田区则是深圳的金融中心,全市70%的持牌金融总部机构落户福田,涵盖银行、证券、基金、期货、信托、保险等多种业态。权威数据显示,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共受理商事、刑事、行政等各类金融案件3.5万余件,审结3万多件,并且近3年受理的金融类案件呈逐渐增长态势,2016年福田法院受理金融类案件8000多件,而今年1月至9月,就已受理金融类案件1.2万余件。
针对福田区金融交易活跃,金融产品交易结构、盈利模式日趋复杂的特点,2017年福田法院在深圳中院的领导下,开发建设了金融类案全流程在线办理平台——“巨鲸智平台”,在全国率先初步实现了金融类案从立案、审判到执行全流程在线办理。目前,该平台主要适用金融案件中信用卡纠纷类,未来也将逐步把金融类案件、其他类案纳入平台办理。
“巨鲸智平台”上线运行以来,已初步显现出其在提升司法质效上的强大推力。福田法院曾初步估算,通过该平台,一个审判团队年均办理信用卡案件数可实现两倍以上增长,从2016年的4000件左右增至10000件以上,案件办理周期由4个月缩短为2个月。
推出“法智云端”,建成全国首个行政诉讼网络服务平台。针对特定司法需求,深圳法院推出的智慧举措还有“法智云端”,作为全国首个行政诉讼网络服务平台,“法智云端”依托政府专网,打通了人民法院与各行政机关之间的行政案件数据链接,促进行政案件材料跨部门流转,通过“法智云端”平台,行政诉讼当事人可以实现网上立案、接收电子法律文书、查询案件流程信息,法官和法官助理可以实现全流程网上办案。
首创微信人脸识别,公号上线法律服务机器人。2017年9月,由深圳中院联合技术公司开发的深圳法院微信送达平台,也率先在盐田法院上线运行,这是全国法院首家结合微信人脸识别技术实现微信送达的电子送达平台,用户关注“深圳法院诉讼服务”微信服务号,进入身份识别系统,输入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后,会进入人脸识别系统,完成脸部识别认证后,即可通过平台收取立案、分案、开庭等案件流程节点信息,还可以接收立案受理通知书、开庭传票等法律文书。
除此之外,深圳法院诉讼服务公号还开通了“智能法律服务”便民功能,线上法律机器人“小法”可以通过语音和文字等方式交流,全天候提供智能法律咨询服务。“小法”可回答的法律专业问题多达5万个,还具备一定的“诉讼引导员”功能,能帮助当事人熟悉立案流程,也能引用法条、分析案情并作出逻辑的推理判断。同时,“小法”内设的“费用计算器”等功能,还可以对诉讼费用、工伤赔偿、交通事故赔偿等常见费用和赔偿金额进行估算,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