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便民利民 不断打造安徽法院诉讼服务新品牌
2018年3月,周强院长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要求推广安徽合肥“互联网+诉讼服务”经验和诉调对接安徽“马鞍山经验”,这是对安徽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和诉调对接这两项司法改革工作成效的极大肯定。同时,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同仁来安徽法院参观、学习和交流,安徽法院便民利民的诉讼服务品牌正在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安徽经验”。
一、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提档升级
近年来,为落实司法为民举措,回应人民群众的司法关切,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相继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方便当事人诉讼、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有关问题的通知》《全省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升级版实施意见》等文件,积极搭建诉调对接平台、案件速裁平台、专业解纷平台、网络调解平台、信访化解平台、攻克执行难平台等六大平台,推动诉讼服务中心建设。
自2013年开始,安徽法院大力推进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三位一体”的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将分散在后台的诉讼服务事项全部集中到前台办理,形成“一站式服务、一体化运行、一揽子解决”的为民服务平台。诉讼服务实现从后台到前台、从分散到集中、从多点到一点的优化;形成了现场、线上、网上立体结合的全方位、多维度诉讼服务新模式。全省各级法院因地制宜抓好改建、扩建、新建,将最好的场所、最大的空间留给群众,将诉讼服务中心打造成人民群众感受司法印象、司法形象、司法权威的窗口。截至2018年初,全省法院标准化诉讼服务中心总面积达121522.6平方米;在乡镇、社区、厂矿企业等设立1044个诉讼服务工作站、诉讼服务联系点。安徽法院诉讼服务网为当事人全面提供网上预约立案等服务,2017年全省法院网上登记立案率达32%。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为当事人咨询立案流程、查询案件信息提供了便利,2017年全省法院诉讼服务热线共接听来电132545次,极大地减轻群众的“问累”“诉累”“跑累”。合肥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将除庭审外的其它诉讼事项“打包”整合,前移至诉讼服务中心办理,实现“走进一个厅,事务一站清”,形成诉讼服务安徽“合肥经验”。2017年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全省命名了66个“全省法院优秀诉讼服务中心”。
安徽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受到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王学军等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11月在安徽召开了“全国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推进会”,推广安徽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经验。诉讼服务合肥经验入选2017年“安徽十大法治事件”,并多次受到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的点赞,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同仁来参观学习和交流,安徽合肥“互联网+诉讼服务”经验已经唱响全国。
二、诉调对接成效显著
2017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安徽马鞍山召开全国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现场推进会。安徽法院抓住时机,乘势而上,通过“六化建设”,进一步推进诉调对接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可选择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方式,最大限度实现司法便民、为民,受到最高人民法院和全国各地法院充分肯定。
一是社会化。全省法院采取多种举措,不断扩大诉调对接机制的影响力,推动全社会形成解纷合力。在省级层面,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与省工商联等12个部门、55家省社会综合治理成员单位完成诉调对接,基本实现省级层面诉调对接全覆盖。为了树立诉调对接机制建设的安徽品牌,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一庭在院党组的支持下,牵头编写了《诉调对接•安徽实践》一书,全面总结和呈现了安徽法院诉调对接机制建设的优秀成果,已于2018年1月由法律出版社正式出版。在市、县层面,一些中、基层法院立足自身实际,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加强与行政机关、行业协会以及基层调解组织的诉调对接,努力在诉前化解矛盾纠纷。2017年11月27日,安徽法院诉调对接三大创新工作经验同时入选安徽第二届“十大法治事件”;多家中央和省级媒体对安徽法院诉调对接工作进行报道或转载。安徽法院诉调对接工作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二是规范化。为了指导全省法院诉调对接、诉前调解等工作规范开展,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全国率先出台《全省法院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工作意见》《安徽省法院在线调解工作规则(试行)》和《安徽法院诉前调解工作规则(试行)》等规范性文件,着力规范纠纷解决运行机制和程序对接制度。
三是信息化。2016年5月开始,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自主研发全省法院信息管理系统“诉前调解模块”,解决诉前调解案件的统计、分析等问题。2016年10月研发成功并在全省各级法院启用“诉前调”字号,将委派调解、司法确认等指标纳入案件管理系统。2017年,“诉前调解模块”在全省法院得到了更广泛的运用,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通过《立案一庭工作动态》对16个市的法院6项诉前调解案件指标进行逐月一通报,实行量化管理,并将诉调对接工作纳入年度全省法院审判质量综合考核体系,制定量化考核标准,极大地提高了各级法院开展诉调对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国际化。安徽法院高度重视国际司法交流与合作,主动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拓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的视野与思路。2017年4月24日,以德国法兰克福州法院院长威廉•沃尔夫博士为团长的德国黑森州法官代表团一行访问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专门就安徽法院诉调对接工作进行考察,安徽法院诉调对接的生动实践,受到德国同行一致好评。此外,安徽法院还重视完善商事调解、仲裁调解等多种调解工作机制,助力解决国际商事纠纷,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
五是法治化。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积极推动多元化解地方立法,受到安徽省人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省人大代表的大力支持。继《安徽省多元化解决纠纷机制促进条例》的议案成为2017年省人大会议上的一号议案之后,安徽省人大内司委牵头组织了多次省内外多元化解地方立法调研;2017年8月底,安徽省人大内司委主持起草完成了《安徽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意见稿中大量吸收了本省法院多元改革的经验,例如“亳州模式”中关于加强财政保障的内容,即在意见稿“保障措施”一章中有所体现,法院系统的生动实践经验有力推进了安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法治化进程。2018年5月31日,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在征求社会各届修改意见的基础上,对条例草案进行了第二次审议,特别是对安徽高院提出的民商事案件调解前置制度进行重点讨论。安徽省人大常委会会议正式审议条例草案,表明安徽多元化解地方立法有了实质性进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六是实质化。安徽法院推出一系列诉调对接改革举措,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自2016年起至2017年底,全省法院委派调解案件133047件,调解成功62814件。其中2017年全省法院立案前委派调解案件10万余件,占全省一审民商事案件的五分之一。2018年1-5月,全省法院委派调解案件数39367件,调解成功12996件,委派调解成功率约为33.01%。全省法院建立了特邀调解组织、特邀调解员名册,收录特邀调解组织1039个,特邀调解员4630人。2017年2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安徽马鞍山市召开全国法院深入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暨示范法院经验交流会。在线调解、律师调解、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涉侨纠纷多元化解等多项诉调对接工作被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和中国侨联先后确定为全国试点省。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铜陵、池州等地法院因地制宜抓落实,创新发展出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亳州法院聘请9个律师事务所为特邀调解组织,65名律师为特邀调解员,2017年律师接受委派、委托调解案件1967件,调解成功746件。滁州9家法院在线调解平台全部投入使用,并在线调解了3例极具代表性跨国、跨省的矛盾纠纷;六安皋翔公证处自正式入驻六安市裕安区法院后,仅四个月就参与调解案件241件。
安徽法院通过诉讼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和诉调对接“六化建设”等改革措施,使大量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诉前,全省法院案件质效稳步提升,案访比名列前茅且持续向好,真正实现了法院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中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有力促进了安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